见微知美,开启博物馆非遗活化新场景
非遗,开始让人上头。
(资料图)
各项数据都直观地表现了近年来的“非遗热”,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续三年持续增长,非遗产业销售额在多个购物节时屡屡过亿;社交平台上,非遗相关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3000亿次。
金银彩绣研习营
我的“非遗”新生活
当博物馆与“非遗热”碰撞,又会带来哪些新火花?
7月下旬,宁波博物院推出“我的"非遗"新生活——金银彩绣研习营”,以宁波传统美术类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彩绣为主题,包含文物赏析、纹样设计、技法传习、工坊考察、作品创作五大环节,结合宁波博物院馆藏文物资源与金银彩绣非遗资源,让中式美学融入深厚地域历史。
本次课程招募了20位营员,最小的刚满15周岁,最大的是56岁的观众,而更多的,是80、90后的年轻人。
营员们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,有些人喜欢国潮风的东西,有些是相关艺术专业的学生,有些自己喜欢刺绣手工,但他们都缺乏一个好的时机,去真正推开“中国非遗”这扇门。
这次研习营,邀请非遗传承人作为指导,并组队前往金银彩绣艺术馆进行考察学习,带来原汁原味的非遗技艺学习。
有位营员表示,这样的活动安排很有“沉浸感”,比起学习,更加注重参与者的体验感。
而和常见的非遗学习流程不同,本次活动充分突出博物馆特色,营员们需要在展厅中欣赏文物,了解文物历史背景,并以此寻找他们的作品灵感,确定他们的作品样式。
3天的研习营,营员们纷纷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,他们用金银彩绣技艺,绣出了中国传统纹样、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、馆藏文物纹样,还有人绣的是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——元素多样的创意设计,打破传统刺绣的审美局限,带来更多个人特色鲜明、适合日常使用的新作品。
让非遗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情境,并塑造出更新文化生活的场景——这是“我的‘非遗’新生活”主题研学营的初衷,也是非遗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。
宁波博物院近年来,始终致力于地区非遗项目的活化应用,今年的5·18国际博物馆日非遗之夜活动,通过现场非遗表演、主题互动活动、跨界合作等方式,向广大观众生动诠释了博物馆与非遗结合,能够为我们的美好生活,提供哪些令人惊喜的尝试与创意。
未来,宁波博物院还将继续深耕“非遗”,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
来源:宁波帮博物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