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百事通!凯里市“五抓五提升”构建幸福易搬社区
(资料图片)
近年来,凯里市不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,通过抓公共服务、培训就业、文化建设、社会治理、组织建设,促进搬迁群众城市融入,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抓公共服务提升归属感。按照“出门七有”的凯里经验,小区内部有组织,一出门便可办事;小区周边有园区,一出门就可上班;小区就近有学校,一出门就可上学;小区就近有医院,一出门就可看病;小区楼下有商场,一出门就可购物;小区门口有公交,一出门就可乘车;小区门口有公园,一出门就可游憩。
抓培训就业服务提升获得感。通过多措并举实现了“七个一批”(即:园区企业解决一批、帮扶车间解决一批、技能培训解决一批、劳务输出解决一批、自主创业解决一批、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、发展产业项目解决一批),帮助搬迁群众上岗就业,切实做到“零就业”家庭发现一户,帮助一户,解决一户,实现动态清零。目前,易地搬迁有劳动力9664户24970人,实现就业创业9664户23790人,就业率为95.27%。
抓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感。在安置区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个,文化活动广场4个,图书室5个,乡愁馆2个,宣传栏50个,配置文体活动设施20个。组建有演出团队17支、健身团队61支、电影放映队4支、民间社团表演团队22支、文化志愿队伍12支。民间组建了踩鼓队、芦笙队、古歌队、苗歌队、篮球队等,同时通过市文化馆组织文艺专业人员到社区开展辅导培训、市图书馆开展流动图书进社区、市非遗机构深入社区开展苗绣技能培训等,壮大了社区文化队伍,丰富了社区的各项文体活动。2022年白果井街道思源社区获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州级“五星社区”荣誉称号。
抓社会治理提升安全感。各安置区街道设立了5个后续服务中心和8个居民委员会,均建成社区综治中心,警务室、公共视频监控室、人民调解室、公共法律服务站、微型消防站等,组建9支搬迁群众义务巡防队。强化安置区“天网工程”和“雪亮工程”建设,共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864个,车辆自动识别卡口7个,智能门禁564个,人脸抓拍系统43个,小区监控中心5个,全面覆盖小区28个路口。探索创建“党支部+网格长+楼栋长+搬迁群众+帮扶资源+N”模式,推动形成“组织有保障、事务有人管、困难有人帮、就业有岗位、工作有人抓”的“五有”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机制,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。
抓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。8个安置点社区均已建立了基层党组织,设党委1个、党总支5个、党支部21个,社区“两委”成员66名、党员48名,社区党组织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均实现“一肩挑”。同时,向各安置社区派驻8名第一书记和16名派驻干部开展工作。同步设立工会、团委、妇联、老年协会等机构,形成了“党建引领、群团参与、居民自治”工作格局。
通讯员:顾 凯 曾祥英二审:雷子德 吴方超
三审:王志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