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50%:限时优惠的新能源市场,还有降价空间?
(资料图片)
在车企们准备大展拳脚的2023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“价格战”,打得所有品牌措手不及。
如果说1月份特斯拉品牌的全系降价不过是“业内基操”、大家已经见怪不怪的话;那本月初大批合资、自主品牌纷纷加入“限时优惠”行列,则透露出正常商业逻辑背后的不正常隐情。或主动清理库存、或被动卷入竞争,即便加入内卷并不一定会取胜,但至少会好过当一名“局外人”。
事实上,相较于传统的燃油市场,新能源行业的降价相对比较克制,包括理想、蔚来、零跑等品牌均表示将“保价”或“不降价”,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坚持,助推行业回归良性的发展方向。如果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,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,但今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跌,或将为这份“坚持”增添不少变数。
从2021年开始,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便一路走高,从2021年初仅有5万元/吨左右的价格,一路飙升至2022年11月份逼近60万元/吨的历史高峰。彼时,一方面是上游的锂矿产能有限,另一方面又是下游的动力电池装车量爆发式增长,高昂的制造成本,令新能源车企怨声载道。
但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,仅过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,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便回落至29万元/吨左右,相较价格最高点下跌超50%,意味着新能源车企将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。回想过去一年,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均拿“原材料价格上涨”作为提高价格的挡箭牌,就连彼时号称“暂不涨价”的蔚来也在坚持不到一个月便宣布涨价;那如今原材料价格下跌,车企会选择降价吗?
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,新能源车企拥有充足的“不降价理由”。以“蔚小理”公布的2022年财报来看,三者去年亏损分别达到144.4 亿元、91.4 亿元、20.3 亿元,同比2021年均有大幅增长;三者的毛利率分别为13.7%、9.4%和19.1%,同比均出现下滑。可见,受持续增加的研发支出、基建布局等因素影响,新能源车企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,即便生产成本降低,也只能稍稍缓解生存压力。
但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,除了类似比亚迪、特斯拉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品牌之外,“价格战”一旦打响,何时能停、投入多少,很难依靠一两家车企的努力而改变;提前消耗的订单、对于品牌形象的影响,均会在后期产生连锁反应。因此,即便目前的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、经济性层面保有优势,但想要进一步提升销量,“价格策略”仍是最敏感但也是最有效的手段。
可以肯定的是,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,会为新能源车企带来一定的“松绑”,至于如何把控产品定价,决定权最终还是会落到车企手中。坚持此前的定价,固然会赢得老车主的口碑,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俘获新车主的青睐,考验着车企的定价哲学,也将为2023年的车市发展带来更多变数。
结语:如果想要买新能源车型的话,是否还要再等等?落实到用户本身,相信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。客观来说,随着产业的逐步升级,新能源市场在技术、产品和价格层面有望带来更大诚意,不着急购车的话可以再等等;但如果具备购车需求,并且又有中意的购车选项的话,“早买早享受”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至于如何选择,最终还是得因人而异。